为提升我市律师办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的实务技能和专业水平,2024年5月10日下午,我会建设工程法律专业委员会举办了一场有关工期延误争议方面的实务培训活动,主题为“《建设工程工期延误量化分析标准》解读与案例应用”。活动突出专业与实务相结合,邀请相关业务领域实务专家进行主题分享,并邀请省工程造价协会、东莞市工程造价行业协会、东莞仲裁委员会、中量工程咨询(东莞)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的专家或同行进行同堂培训和业务交流。
我会副会长吴仲明,建设工程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张陇奎,副主任黄进、肖茶花、刘娟,秘书长石岳,副秘书长陶辉武以及我市执业律师、实习人员100余人参加了现场活动。活动由肖茶花副主任主持。
(邱闯老师作分享)
活动邀请了联合建管(北京)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外导师邱闯担任主讲嘉宾。近几年我国标准化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标准化国际战略、中国标准国际化、国际标准中国化三大标准化组织都由专家学者担任领导职务,邱闯是其中国际标准中国化的推进者之一。他的分享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首先介绍工期争议解决的逻辑现状与《建设工程工期延误量化技术标准》逻辑基础,分享了从自身教育与从业经历中不断积累总结的工期争议解决的法律逻辑,以缜密的逻辑、严密的思维归纳工期争议的量化技术标准;其次介绍了《建设工程工期延误量化技术标准》以国际化的视野对接国际化的工程量化标准,不拘泥于传统的业务经验,对英国、美国与我国建设工程争议案件的审判模式做出横向比较,对工期延误量化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做出了13点的概述;最后,他以图表进行概括并解读对量化标准的实际应用以及其重点内容。
互动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就工期延误的鉴定收费、工期延误分析报告的专家证人论证方法、律师对专家证人的选择及盘问方式、仲裁员对双方焦点的总结等内容进行热烈讨论和交流。
《建设工程工期延误量化分析标准》将于2024年6月1日起施行,中国工期鉴定自此拥有科学量化标准,这是工程行业、律师行业的利好消息。接下来,市律师协会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与工程造价行业的互动交流,推动律师与造价师务实合作,拓展业务领域,提高业务水平。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