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丨东莞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10周年,带来哪些改变?

日期:2024-12-03     阅读:2,387次

 时下,东莞进入了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时间,进一步落实“八五”普法规划,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在让法律宣传走进社会、学校、园区、企业等环节,现场总是可见村(社区)法律顾问参与其中的身影,他们积极做好宪法、法律宣传工作。

 今年是东莞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十周年。十年来,东莞持续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积极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在法治宣传教育、矛盾纠纷化解、解决村(社区)、村居民法律问题等方面中的重要作用,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推动了基层法治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在村(社区)“三资”管理、乡村振兴和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1.png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2012年,东莞开始在全市推进律师进村(社区)工作。20145月,广东在全省范围部署开展这项工作。为此,东莞及时跟进落实,并根据全市村(社区)的调整,实现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今年,东莞共有村(社区)法律顾问610名。

 十年来,东莞交出一份村(社区)法律顾问的亮丽成绩单。从2014年截至20241115日,全市驻村(社区)法律顾问律师累计为群众提供各类法律服务20.3多万件(次)。其中,法律咨询14.5多万件、法治宣传2.8多万场(次);修改完善村规民约203份,代书1418份,为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24宗,参与调处纠纷8020件,协助选举等其他事项6884件;参与谈判签约211宗,出具法律意见书4698余件,审查合同6734份,发送《律师函》4392份,协助村(社区)追回欠款约8亿元。

 当好法律政策“宣讲员”,提升群众法律意识,这是村(社区)法律顾问积极履职的首要内容。每逢遇上“38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民法典宣传月、敬老月、宪法宣传周等时间节点,村(社区)法律顾问都是积极参与其中。

 叶律师是一名村(社区)法律顾问,对这段成长经历颇为珍惜。他说:“可以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助力乡村建设,我们会重点围绕婚姻家庭、民间借贷、土地纠纷、老年人权益保护、预防电信诈骗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以案释法、互动问答、案例分析等形式加强普法。”

 为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东莞村(社区)法律顾问通过加入调解组织担任调解委员会副主任、成立个人调解室的方式深入基层直接参与调处矛盾。

 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有效发挥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图片2.png

 当好法律服务“勤务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这是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重要一环。由律师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有利于缩短法律服务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更加便捷、高效地帮助基层群众解决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当好法治建设“指导员”,提升基层法治化治理水平,村(社区)法律顾问通过发挥能动性,不仅解决面上的问题,同时助力于基层治理,比如,积极参加村(居)“两委”会议,就村(居)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制定修改完善和重大事项决策等内容。此举被视为有效促进基层依法办事,推动基层治理走上法治化、科学化轨道,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当前,东莞扎实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建设水平,以高质量法治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重中之重。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村(社区)法律顾问主动当好经济发展“护航员”,助力乡村振兴。村(社区)法律顾问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三资”管理、“三旧”改造、集体土地征用补偿等方面的专业法律指导,通过参与村(社区)经济项目谈判、签约,依法收回集体土地使用权,为集体追讨拖欠租金、土地管理费等集体应收债权,参与历史债务纠纷处理等形式,促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规范化。近五年,村(社区)法律顾问为6000多家企业完成法治体检。

 “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十年间,东莞市村(社区)律师们风雨无阻,为村(社区)以及群众答疑解惑,维护权益。经过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的不懈努力,东莞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现已深入人心,获得社会普遍认可并取得骄人成绩。

 这与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强力支持、科学施策等是密不可分的。市司法局指导各镇街充分发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的职能作用,将普法教育、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等多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活动,更好地服务村(社区),促进村(社区)组织民主决策、依法办事,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维护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各级密切配合,协力推进落实。三级联动机制的建立,有效地确保(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蹄疾步稳,包括:市级机关及时落实,镇街政府积极作为,村(社区)积极跟进。

图片3.png

 有了机制的保障,紧接着就是建强队伍,确保这项工作“滴水穿石”。目前,东莞现有律师事务所382家,执业律师5801名,律师资源比较丰富。东莞从优遴选法律顾问,并限定一名律师只能在1个村(社区)任职。

 市司法局律师工作管理科工作人员介绍:“除东莞市610名村(社区)法律顾问外,另有约100名律师支援韶关500多个村(社区)。据统计,在东莞市担任村(社区)顾问的队伍中,已担任10年村(社区)法律顾问的律师有103名。在每半年的评估中,优秀率达98%以上。同时,除在任的律师外,村(社区)法律顾问备选库中有律师600多名。”

 建强队伍措施还包括:强化队伍培训,建立培训制度,开展集中培训与专题沙龙、业务研讨等相结合的培训提升工作;培育思想品德,引导村(社区)法律顾问积极担当社会责任。

 完善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标准,有利于更好促进工作稳步提升,为此,东莞多措并举提高工作标准水平,包含财政补贴标准、工作环境标准、律师服务标准等方面。

 东莞是一个制造业名城,企业众多,如何将村(社区)法律顾问的服务延展至企业层面,将扣紧“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显得至关重要。东莞摸索优化机制,不断充实服务内容,比如,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服务,2020年开始每年常态化为辖区内企业提供免费“法治体检”服务,将法律保护关口前移。

 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不断下沉,助力基层治理焕发新动能,包括:助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协助培养村(社区)法律明白人,护航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

 长安镇组织村(社区)法律顾问参加社区每周维稳研判会,凤岗镇搭建村(社区)法律顾问与企业涉外法律服务供需对接平台……东莞频出招式,探索村(社区)法律顾问“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这是东莞促进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提质增效的剪影。东莞鼓励创新,多管齐下,比如增加“线上”法律服务;试行团队化服务;鼓励成立律师调解工作室;参与镇街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值班。

 东莞发挥律师运用专业知识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支持顾问律师成立律师个人调解工作室,目前已成立的工作室达20个。

 紧扣实际围绕中心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全覆盖,成为东莞市法治建设的一张耀眼名片,在维护村(社区)合法权益,促进村(社区)基层治理,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助推‘百千万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司法局局长陈鸿钧说。

 陈鸿钧表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群众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市律师协会、各律师事务所和广大律师要按照上级部署要求,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心,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再上新台阶、再谱新篇章。

 近年来,省、市相继出台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工改工”、城中村改造、加强农村土地利用等政策措施,为基层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路径。

图片4.png

 市司法局将紧扣本市实际,围绕中心工作,进一步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

 强化专业领域指引。市司法局和市律协将充分整合资源,为村(社区)法律顾问提供专项工作指引,更好应对新阶段发展服务需求。

 加快推进团队化服务机制。市司法局鼓励各镇街结合实际工作,整合辖区内村(社区)法律顾问资源,探索村(社区)法律顾问团队式服务机制,实现服务专业化、节约化与全面化。同时,在现有基础上,发展为一团队律师服务一镇街村(社区),并鼓励律师事务所以驻村(社区)法律顾问为桥梁,探索律师事务所组建团队或党支部结对共建的形式为村(社区)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加大宣传力度。市司法局通过多方式多渠道,进一步提升这项工作的公众知晓度和满意度,努力推动全社会关心支持、积极参与。

 加强村(社区)督导管理责任。市司法局要求各镇街司法分局协助和督导法律顾问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好村(社区)法律顾问作用,助力基层法治建设提质增效。

 落实奖励措施。市司法局鼓励镇街、村(社区)通过以案定补、购买合同外法律服务的形式,提升律师参与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开展村(社区)法律顾问优秀案例评选,对表现突出的村(社区)法律顾问通报表扬等提升律师参与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荣誉感。

 

来源:南方+